明天见


我们总在分开的时候说一些“道别语”:

“下次再见。”

“再来玩。”

“明天见。”

“我们不要再见面了。”

道别语大致可分为三类:友好挥别但未知再见准确时机、已知再见准确时机、不会再见。

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第一种。而我本人使用此类道别语的对象,几乎覆盖了所交往对象的百分之九十五。

社交场所就像情报局会议室。参会人员在会议上汇报近况,组别间交换信息。组织聚会的人是会议领导,确保全员参会,全员发言,会议进展顺利,无冷场。

最后一句“散会”,大家依次离开聚集点,即刻投入自己的常规生活。

因为某种契机我们欢聚一堂,谈笑风生几个小时后,我们道别:

“我先回去啦,下次再见~”

 

半小时前我们还在欢笑打闹,饮酒作乐;半小时后回到家里,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。心脏都不敢用力跳动,怕惊扰这沉静的屋子。

我们时常碰面,但回到各自习惯的生活环境中后,又倍感孤独。

李雪琴在《桃花坞》中说,还健在的人的离别是世界上第二浪漫的事情,因为我们从此离别之后,每一次相遇都是重逢,而重逢是世界上第一浪漫的事情。

然而,并非所有的离别都指向重逢。

十几岁和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,与人断绝时一定要以一句话收尾:我们不要再联系了。

话音落,关系止。

但人怎么会那么容易就听话,免不了一番拉扯纠缠。

为什么?凭什么?你难道就没有做错吗?

几番辩论下来,还真有可能被对方说服,收回绝交相关的话语。更甚者,还会主动道歉,发誓再也不说这种话。下次还是要说。

最坚定的离开往往最安静。

对这个人再也没有开口说话的欲望,对方的关怀、疑虑、质问与愤怒,通通不予答复。

他的情绪是因我而起,但也跟我没一点关系了。我看他如同地上的落叶,落叶其实比他有看头。

有始有终,讲的是有开头有结局。结局既定,所谓的仪式感没有任何意义。

 

我最爱第二种,双方都清晰明了下次见面的时间地点。

不同于奶油蛋糕上的红樱桃,盛大节日里的礼花。我们不是对方生活中可有可无的点缀。

平淡生活需要些许鲜艳颜色提亮,但构成这画本身的,是反复涂抹的底色。

固定时间,固定地点,固定的我们,固定的事件。我们问候彼此,开展工作,闲聊,吃饭,午睡。

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彼此告别:

“明天见~”

日历行程被自动点亮,明天,我一定会见到你。




    -

    随笔

    评 论
    请登录后再评论